跳至主要內容

    濃積雲

    濃積雲

    許大偉

    香港的雨季一般於每年4月開始,9月終結,「積雲」是季內最常見的雲種,其特徵是雲朵有顯著厚度,邊界清晰,外型似棉花球,相關天氣變化多端。當雲朵小而分散時,泰半是藍天白雲的日子;反之,若雲體發展壯大,形成「濃積雲」,下驟雨的機會亦隨之增加。
    「濃積雲」亦稱「塔狀積雲」,外型似堡壘(見圖一),雲體遠觀呈耀目白色兼且周圍常伴見藍天,由於垂直厚度為數公里或以上,在其底部比較陰暗,而且時有驟雨。塔狀積雲的成因是潮濕空氣向上升,溫度下降,至一定高度時當中的水汽凝結成水滴甚或冰晶,空氣上升的機制包括空氣受熱、山脈阻擋和近地面的空氣匯聚等。
    圖一是攝於2003年7月7日早上的塔狀積雲,觀測記錄顯示其雲底與地面的距離約為600米。仔細查看,不難發現塔狀積雲的底部相當平坦,在氣象學上,雲底剛好對應著「對流凝結高度」,即水汽隨著對流上升至這高度時會凝結成水滴。事實上,從溫熵圖(圖二)和實測的地面氣溫29℃來判斷,當天早上的「對流凝結高度」正好是600米左右。
    圖一
    圖一:    2003年7月7日早上出現於香港國際機場以西的塔狀積雲
    圖二
    圖二:    2003年7月7日早上的溫熵圖
    QR code